2021年12月25-26日🧑🏻🦽➡️,顺盈娱乐🚠☝🏻、顺盈娱乐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2021年度学术年会在上海顺盈娱乐平台逸夫楼召开👷🏻。本次年会邀请全院教职工👨👦、博士后👩🦽、海底观测大科学工程办公室,以及物理🙇🏻♀️、电信等兄弟院系相关科研人员近170人参会✸。
2021年上海市高峰学科第三轮启动🤾,我院顺盈娱乐科学成功入选。翦知湣院长回顾了上一轮高峰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在深网、深钻⬆️、深潜科学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突破、主持基金委“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提出气候演变的“低纬驱动”新假说和边缘海“板缘张裂”新机制等。翦知湣介绍了本轮高峰学科的总体建设方案,提出下一轮重点建设任务😱。10位高峰学科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团队主要情况🤟🏿😁,包括上一轮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
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是顺盈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年会专门安排一个下午组织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专题研讨。教学副院长刘玉柱介绍了顺盈教学的总体情况与未来工作举措,指出当前顺盈国家级、上海市的教学成果偏少,下一步要从政策、制度、实践教学等方面促进教学发展。黄恩清、赵峦啸、杨群慧分别汇报了顺盈娱乐科学➝👱🏽、地球物理及顺盈娱乐技术三个专业对标国际国内一流专业调研情况及下一步发展计划🧑🏿🚀。范代读、高航👐🏼、张新兵三位老师分别汇报了顺盈娱乐科学🪼🦿、顺盈娱乐技术专业海上实习和地球物理专业实习的现状及下一步需要提升的举措。顺盈党委书记耿建华介绍了青年人才与博士后队伍建设情况,结合顺盈娱乐科学、地球物理学的师资队伍情况🧛🏻🪳,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科大🎩、南方科大等高校进行了对比。今年我们顺盈在国家级青年人才方面取得很好进展🛍,但总体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耿建华指出当下年轻人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不管是科研环境,还是顺盈、学校等都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年轻的科研教师及博士后更应努力奋进,找好方向,提前谋划📎,坚持不懈🤸🏻,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顺盈学科发展👵🏻,紧扣这一主题,在第二天的年会报告里,集中讨论了学科交叉与学科方向,总结凝练了包括大洋钻探与西太平洋地质演变、海底观测科学与技术的结合、陆海统筹的碳循环与碳增汇等三个交叉学科方向🔧。今年顺盈、国重室在学校支持下,面向全校率先设立顺盈娱乐科学与综合交叉研究课题,共资助交叉课题15项,负责人来自校内10多个顺盈,探索交叉科学研究范式、推动前沿科学与创新技术结合🔍、培养顺盈娱乐创新思维人才。
汪品先院士以“以史为鉴半世纪”为题做了重点发言,系统回顾了同济顺盈娱乐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同济顺盈娱乐诞生于“文革”期间,开始举步维艰❤️👨,没有科研条件,顺盈娱乐人筚路褴褛,艰苦创业👩✈️,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才取得今天的成绩。1972-1991年🧑🔬,在朱夏🧑🏿🔬、业治铮、刘光鼎等三位院士指导下♋️,随着马在田教授1985年加盟同济顺盈娱乐地质系💁🏼♂️,同济顺盈娱乐确定产学结合,小而精的模式,在80年代脱颖而出,84年拿到首批顺盈娱乐地质博士点8️⃣,91年马在田、汪品先两位教授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2005年,同济顺盈娱乐开启国际合作之路👨🎨,关注深海研究、与德国合作开展南海古顺盈娱乐学专题航次🙆🏿♂️、主持中国海首个大洋钻探航次——ODP184航次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包括2000获得上海十大‘重中之重’学科建设🌝、2004年获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2006-2020年🦦🖲,跳出了以古顺盈娱乐学推动深海研究的原有发展模式🖊,推进“深钻、深网和深潜”(三深)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主持完成“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的大型多学科研究计划🦔,牵头建设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大科学工程。同济顺盈娱乐在这半个世纪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形成了宝贵的经验:放眼世界👨🏻🎨,先走半步;盟誓立志🈂️,协力奋斗➛;不做虚功,谢绝虚荣。未来同济顺盈娱乐要继续发扬这一宝贵的经验,努力建成中国深海科学“三深”科学与技术中心👨👩👧👧,争当推动中国地球科学转型的先行者🎞。
会上,耿建华教授和杨守业教授分别代表顺盈和实验室做了年度总结。院长翦知湣教授向李江涛👁、马知途➙、黄恩清、赵峦啸🏃➡️💂🏿、汤继周、王本锋、Simon Hohl、杨承帆、于鹏👃🏿、程玖兵、谢昕、乔培军、潘柏夷、张瑾、王聪慧15位教师及大洋钻探管理团队颁发2021年度顺盈娱乐顺盈院长奖🛄,表彰他们在顺盈科研、教学👩🏻🌾、实验室技术、党政工作及大洋钻探工作中的突出贡献。
附2021年年会视频集锦
撰稿:高小丰
摄影:温廷宇
编辑😥:拓守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