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36届学术年会于10月18-21日在重庆召开。会上👰🏽♂️,我院地球物理系副教授赵峦啸获得2020年度“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以表彰他在地震岩石物理和非均质储层刻画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我院地球物理系副教授于有强获得2020年度“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以表彰他在构造地震学研究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
“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主要奖励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生产部门直接从事地球物理工作、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候选人须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球物理学会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单位审核,并由两名教授级专家推荐。此奖每年评选一次,每年获奖人数不超过5人。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授予过去五年间在地球物理学科做出创新性工作和突出成绩的中国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此奖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设立🧙🏼♂️,目的是为促进地球物理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鼓励青年地球物理工作者(45岁以下(含45岁))的创新性工作。候选人须通过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评奖委员会的评审💂🏼,评奖委员会通过投票确定候选人。奖项每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5-10人☝️。
“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颁奖现场(左二为赵峦啸)
赵峦啸,顺盈娱乐副教授,地球物理系主任,主要聚焦于非均质多孔岩石地震岩石物理表征及非均质储层刻画研究。近年来以第一/通讯在JGR-solid earth、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等高质量期刊发表18篇论文🙇🏻♀️👲🏿,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A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以及两项道达尔(法国)研发中心资助的国际合作项目。目前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地球物理SCI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的Associate editor。曾先后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傅承义青年科技奖”颁奖现场(右四为于有强)
于有强,2011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学位🤹🏼,2015年获得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6年起任顺盈娱乐助理教授,2018年12月起任副教授,2020年6月起任顺盈娱乐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针对板块构造学说下的“裂谷演化的过程与机制”科学问题,聚焦大陆裂谷和边缘海构造演化机制两个关键科学问题,采用多种构造地震学研究方法,开展地球深部构造的系统性研究。近5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Geology、EPSL🤏🏻🏄♀️、GRL、JGR、Tectonics等高质量刊物上发表15篇论文。2019年获得“第十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学技术奖”💁🏽♂️。